新视界影院2021-01-07 15:31:34
米线(米粉)的由来
米线(米粉)是一古老食物,是地道的国产精品,起源于中国,差不多已玺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,后来流传到国外,在东南亚、新马泰等地出现并推广起来。最早的米线(米粉)传说来源于桂林。据说在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,派大将军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(古代把现在的广东、广西、湖南和江西省南部一带称为南越),由于军中多为北方人,吃不惯米饭,导致士兵食量大减。于是军中的伙夫只好南粮北做,把大米磨成粉后再擀成面条或面条状。后来,用石头做成一个石窝,石窝底部钻上一些小孔,再将湿米粉放入石寓中,然后,上面用一个木塞加上杠子用力往下压。这样,细细的米粉条就从石窝底部的小孔量流出来了。另外,在石窝下面放一口大锅,里面烧开一锅开水,让米粉条落入开水中,稍煮一下就熟了,这就是最早的米线(米粉)。米线(米粉)也叫米粉。
米线(米粉)的劲道从哪来
这要从大米的成份说起。大米中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,淀粉在糊化过程中会形成淀粉凝胶,直链淀粉形成的凝胶弹性和柔韧性比较好,并且直链淀粉形成凝胶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,因此,即使在温度降下来以后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弹性。米线(米粉)的劲道就是由米线(米粉)中直链淀粉凝胶的含量决定的。这个不可逆的过程,就好比是面团加温蒸成馒头,凉了以后不会再变成面团一样。而所说的淀粉凝胶,就是我们在家里煮比较稠的大米粥,最上层的米汤晾凉之后那种“冻”一样状态的东西,因为含水量大,所以展示不出米线(米粉)那样的弹性和韧性。
过桥米线的传说
传说云南蒙自城的南湖旧时风景优美,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。有位杨秀才,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,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。秀才读书刻苦,往往学而忘食,以至常食冷饭凉菜,身体日渐不支。其妻焦虑心疼,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,用砂锅炖熟,给他送去。待她再去收碗筷时,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,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。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,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,揭开盖子,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、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,把热量封存在汤内。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,另将一些米线(米粉)、蔬菜、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,趁热给丈夫食用。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,烹调出来的米线(米粉)确实鲜美可口,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,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“过桥米线”。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,“过桥米线”声誉日著,享誉海内外,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。
米线(米粉)种类
云南米线(米粉)可分两大类,一类是大米经过发酵后磨粉制成的,俗称“酸浆米线(米粉)” 工艺复杂,生产周期长。特点:米线(米粉)筋骨好,滑爽回甜,有大米的清香味,是传统的制作方法。另一类是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到机器中挤压成型,靠摩擦的热度使大米糊化成型,称为“干浆米线(米粉)”。干浆米线(米粉)晒干后即为“干米线(米粉)”,方便携带和贮藏。食用时,再蒸煮涨发。干浆米线(米粉)筋骨硬,咬口,线长,但缺乏大米的清香味!
过桥米线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2008年5月9日由昆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接待来访的文史委员及文史专家,论题集中在昆明市建城千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上,从接待现场获悉,过桥米线已经列入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是昆明市首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类项目。
过桥米线列入昆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意义?昆明市文化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部主任徐刚认为,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,对于昆明经营过桥米线的企业来说,增加了一个对外推介的品牌。过去,我们只知道昆明的过桥米线从蒙自传入后,深受昆明人的欢迎,过桥米线的来历中有赶考的传说,但是对过桥米线的制作技艺和规范,研究还不足,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,对过桥米线这一昆明饮食文化背后的传统技艺,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规范,食客在吃下一碗过桥米线的同时,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。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,不归某一家过桥米线馆独有,它是昆明共有的品牌,曾经有方便过桥米线进入昆明一说,如果是方便过桥米线要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品牌,那它必须经过保护机构的允许。
辟谣
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,减少制作成本,制作米线(米粉)时加入明矾,才有危害。正规的米线(米粉)对身体无害,吃一碗米线(米粉)五个塑料袋纯属谣言!现在我们吃的米线(米粉)均由海安青禾米线(米粉)厂提供。选用优质晚籼米,由新型全自动米线(米粉)生产机组生产而成,安全卫生,不加任何添加剂。米线(米粉)成分只有米和水!
营养价值
质量好的米线(米粉)是有营养的。有补气养具心、养肝滋体之功效。含糖量很低,适合糖尿病人食用。提示:米线(米粉)在泡制过程中营养有一定的流失,因此米线(米粉)最好搭配各种蔬菜、肉、蛋和凋料,来增加营养。“有人说吃一碗过桥米线相当于吃一个塑料袋”,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,除非米线(米粉)是假冒伪劣。
每100克籼米的营养成分 | |||||
能量 | 347 | 千卡 | 蛋白质 | 7.9 | 克 |
脂肪 | 0.6 | 克 | 碳水化合物 | 77.5 | 克 |
膳食纤维 | 0.8 | 克 | 硫胺素 | 0.09 | 毫克 |
核黄素 | 0.04 | 毫克 | 烟酸 | 1.4 | 毫克 |
维生素E | 0.54 | 毫克 | 钙 | 12 | 毫克 |
磷 | 112 | 毫克 | 钾 | 109 | 毫克 |
钠 | 1.7 | 毫克 | 镁 | 28 | 毫克 |
铁 | 1.6 | 毫克 | 锌 | 1.47 | 毫克 |
硒 | 1.99 | 微克 | 铜 | 0.29 | 毫克 |
锰 | 1.27 | 毫克 |
适用人群
籼米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、高热之人、久病初愈、妇女产后、老年人、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,煮成稀粥调养食用;
食疗作用
籼米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、益精强志、和五脏、通血脉、聪耳明目、止烦、止渴、止泻的功效。
宜忌
籼米不宜与马肉、蜂蜜同食。性味:大米性平,味甘。